25位两院院士共谋湖南高质量发展 “最强大脑”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2日       来源:湖南日报      阅读:149次

  4月1日上午,“湘智兴湘”湖南高质量发展院士恳谈会在长沙举行,来自省内外的25位两院院士出席。

  大家围绕湖南如何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建议发挥湖南中医药产业优势,建立湖南省中医药技术创新中心……”

  “建议建好高水平科研平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质量。”

  “建议加大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

  这些院士中既有外省来湘院士,也有在湘工作院士。他们研究的方向涵盖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高分子化学、轨道交通、生命科学、农业工程等多个领域。

  目前,湖南正在大力建设“三个高地”,尤其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上,需要更多研发力量支撑。

  “一定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对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刘经南建议,通过系列举措,引进国家级研发机构与团队,加快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步伐。

  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学专家张跃认为,要以“集成式”改革打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墙”,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从而更好地支撑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何着眼未来,发挥优势,夯实先进制造业这个高质量发展底座,发展新质生产力?

  “湖南发展低空经济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尹泽勇看来,低空经济是产业发展新赛道、经济增长新引擎。

  “比如,湖南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基地,形成了株洲航空城等一批航空科研生产园区和通航产业园区。”尹泽勇建议,聚焦低空经济,壮大装备产业规模,打造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要将稀有资源吃干榨净,形成我们湖南的新质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炼油、石油化工及工程管理专家王基铭说,岳阳乙烯项目落地为湖南打造万亿现代石化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延伸。

  无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壮大,还是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经南认为,湖南科教资源丰富,要建立科学的识才、知才、用才机制,为千千万万的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沃土。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与化学专家谭蔚泓和刘经南有着同样的认识,他建议湖南加强领军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比如可以利用湖南省院士咨询与交流促进会等平台引进湘籍院士,为湖南创新发展助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智能科学与工程管理专家陈晓红建议,聚焦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抓好人才梯队建设。

  思想的火花在观点碰撞中绽放,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动力”。

  (文/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