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降低成本 增强小微发展动力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07日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阅读:99次

  “目前已逐步形成了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体系,催生了大量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提高了新创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5月3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新登记企业达132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达1.47万户。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程丽华表示,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为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例如,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扩大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放宽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条件;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提高增值税起征点;免征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增值税;减免小微企业收费等。


  为进一步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增强小微企业发展动力、促进扩大就业,4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七项减税措施。程丽华表示,上述减税措施到位后,据测算全年可为小微企业减负600多亿元。


  “与以往相比,此次减税有几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程丽华表示,此次减税导向更加明确,一方面通过直接降低小微企业成本,鼓励创业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鼓励企业更新设备、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创新潜力。


  同时,此次减税的受益面更广,既有直接扩大减半征收所得税范围的政策,也有鼓励企业研发和投资的税前扣除优惠,还有延长科技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的政策,可以让更多小微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


  此外,此次减税政策更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程丽华举例称,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政策在京津冀等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积累成熟经验,具备推广到全国实施的条件,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当有记者问及七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设计初衷时,程丽华表示,总体上看,这七项政策重点聚焦在两方面,一是促进扩大就业。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多,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也有“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天然劣势,需要政府在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二是鼓励科技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一套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以支持高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为主、涵盖多个创新环节、覆盖面较广、具有普惠性和引导性。


  “此次减税政策更加精准,打通关键环节,能更好地促进创新发展。” 程丽华说,比如,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亏损弥补期限由5年延长至10年,着力解决创新型企业发展初期积累的亏损不能得到充分弥补的问题。


  减税政策只是助力小微企业稳健发展的一个抓手。近年来,金融机构也在不断探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破解融资难需要不断推出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同时也要有更多的激励,使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小型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有更大的积极性来做小微业务。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主要在四个方面推动银行业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综合成本或贷款实际利率。一是要降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来源成本。通过加大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使资金来源成本降低。二是要通过新技术、新手段降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管理成本。三是要推动小微企业贷款续贷政策落地。社会上反映小微企业贷款到期续贷的利率比较高,通过“过桥”抬高了周转成本,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贷款创新力度,降低续贷成本。四是要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之外的附加成本。


  程丽华表示,下一步,财政部、税务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定发布操作文件,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加强政策解读,跟踪实施效果,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减税政策红利。